踏入2025年,我收到了一个消息。
我听说有一个朋友T要离婚了。
虽然不是本人亲口跟我说这个事情,但跟我说的这个人是我们俩的共同好朋友L,所以我不会对事情的真实性有怀疑。
他是我们这群朋友之中较早结婚的一位,婚后也早早的有了孩子。
我很诧异,虽然我与这位朋友较少见面,但听说他们是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现在。
我一直以为从小认识的两人可以走过十年,到现在应该是没有感情隔阂的。
没想到居然要到离婚的地步。
L跟我说,由于T在高中时期开始表现比同龄人出色,甚至能月入1万。他的老婆当时就对他有一种崇拜之情,所以在一起了。
但出社会之后,出校园之后,T的“出色”就慢慢回归了平淡。再加上两人本身的共同话题比较少,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。于是女方就开始提出离婚。
我听完后,想了一下。确实,人有的时候确实会混淆自己的情感。
把“崇拜”理解成爱,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。
我这么说不是想阐述“爱”是什么。
我想说的是,人是会改变的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每个人对情感的定义会改变,对情感的需求也会改变。
这种改变是由性格和外部原因决定的。
外部原因可以是,社会、家庭、朋友、工作等等因素。
回顾我自身,我很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。
大学时期的我很爱表达自己,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。同时也喜欢常与朋友一起出去玩。
刚毕业工作几年后,我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表达减少了。
而到现在,我甚至约朋友出去玩也少了。
是因为兴趣爱好改变了吗 ?
是因为时间和距离导致与朋友疏远了吗 ?
都不是。
我的兴趣爱好没有变过,我周末双休,而且节假日基本不出远门。
其实是我自己的需求变了。
我不需要别人了解我的兴趣爱好,不需要共鸣,我自己就已经够自娱自乐。
朋友也有他们自己的朋友、家庭,不需要我的陪伴。
最典型的是同学聚会上。
有些毕业后还在同一个学校的,他们在一直聊。
结婚的朋友,就互相聊家庭的问题、子女教育的问题。
我在一旁没事做看着他们,当时的我就觉得很好笑。
这里并没有责怪的意思,只是我觉得我其实应该不用来。
大家经历的事情已经不一样,我也是时候在他们的舞台中退出。
有句话说得很对。利益是最紧密的关系。
越长大越感受到这句话是说的多么的透彻。
所以慢慢地,我也没有去组织与参加什么聚会了。
偶尔线上聊聊天,其实已经足够。
这个社会,不要把感情看得太重,不然你会有落差感。
对于朋友T的离婚,当两个人已经不能走在同一道路上是,其实已经不需要惋惜。
就当是对自身的解放,这样想或许也不是一件坏事。
同时、也许,在当今社会,人类不值得去深爱。